台湾「鸟居化」危机!购屋平均1人1年少1坪 专家:用「实坪」算更严重
▲房仲指出,台湾在高房价等因素下,房子越买越小,平均1年少1坪。
薪水追不上房价攀升,1坪少买1坪房子!根据内政部最新资料,2022年Q3全台平均买卖房屋面积为31.5坪,10年减10.63坪、缩水25.2%,等同一间大套房。东森房屋研究中心经理叶沛尧表示,房价飙涨、薪资追不上,是房屋买卖坪数缩水主因之一,若算上公设比攀升,恐怕实际居住空间的缩水幅度还不仅于此,明显正在「鸟居化」当中。
叶沛尧指出,除了高房价、薪资涨幅追不上,少子化及居住观念的转念都有可能是导致买卖面积缩水的原因,而且在目前房价水平仍高的背景下,未来民众的居住空间恐怕会愈来愈窘迫,如何真正落实居住正义、让所有民众安居乐业,还需要政府和全体社会共同思考。
叶沛尧指出,目前全台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吹起一股「蜗居风潮」,「套房」、「小宅」等字样频繁映入眼帘,推估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。
一、高房价
眼看购屋总价愈来愈高,许多口袋不深的小资族、首购族只能先退而求其次,购买总价较亲民的小坪数住宅一圆买房上车梦。
二、三代同堂观念转变
过去不少民众会偏好购买透天厝,让全家人共处一个屋檐下,但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强调个人空间,不愿与长辈、亲友同住。
三、少子化
现在愈来愈多的年轻族群选择不少或少生小孩,因此购屋民众对于房间数量及住宅面积的需求自然随之下降。
进一步观察六都平均买卖面积的变化可以发现,高雄和台北的坪数缩水现象最为显着,两地平均买卖面积的减少幅度甚至超过三成。
叶沛尧指出,台北房价高居全台的天花板,即使是小坪数套房产品也要差不多500~1000万上下才能买到,北市民众住房压力之大可见一斑,而且不婚、晚婚、独居等现象在台北相对来说更为普遍,因此近年来台北的小宅产品、套房产品愈发热销。
高雄则与高速发展有相当关係,区域房价也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快速走扬,再加上大量新兴重划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导致愈来愈多的高雄民众离开透天,搬进大楼,平均买卖面积自然愈来愈小。
叶沛尧表示,由内政部不动产资讯平台最新资料显示,去年Q2全台不分建物类别的平均购屋总价高达1202万元,若以2成自备款、2%房贷利率的30年期本息均摊型房贷试算,购屋民众每个月要承担的房贷支出约为3.6万元,对于普通月薪3~4万的受薪阶级来说确实很有压力。
他认为,虽然最近几年政府为了稳定房市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,态度值得肯定,但受宏观环境影响,目前台湾房价仍在较高档位,房贷负担率也长期居高难下,「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」,到底如何真正实现居住正义,让所有民众不需再为住宅问题烦恼,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对。